解析Linux的中断处理机制(linux的中断处理)
Linux的中断处理机制是Linux内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学习和使用Linux内核技术的关键。因为中断处理机制使得Linux内核拥有了高效的中断管理和响应,无论是在处理I/O请求还是处理用户/内核接口,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Linux的中断处理的两个分类,即内核异步终止(KAT)和外部中断(EI)。
内核异步终止(KAT),也称为内核态中断,是由内核发生的中断,它根据错误和技术的要求可能会更改内核的控制流,在Linux内核中通常是由中断程序来处理的。KAT有3种实现,分别是可屏蔽中断(MSI)、特定设备特定中断(MDI)和非屏蔽中断(NMI)。
外部中断(EI),也称为用户态中断,是从硬件器件产生的,当CPU检测到中断发生时,就会引发EI,然后处理该中断的程序被调用。EI的代码如下:
/* Define Variables */
int irq;
/* Function to Handle Interrupt */
void do_irq(struct pt_regs *regs) {
/* do something */
// Acknowledge the Interrupt
acknowledge_irq(irq);
}
/* Set up the Handlers */
// First check if the device is present
if(device_present()) {
// Request an IO Request
irq = request_irq(port_id, &do_irq, NULL);
}
之后,是中断处理函数的安装。Linux内核通常使用IRQ描述符表,用来指定中断处理函数。使用static irqreturn_t setup_irq(unsigned int irq, irq_desc_t desc)函数可以把中断处理函数和设备绑定起来。
最后,在打开和关闭中断之间,Linux内核维护着一种中断嵌套深度(INTF)结构。针对不同的指令,INTF的嵌套深度需要更新,具体的实现通过以下代码完成:
/* Macro to update INTF */
#define set_INTF(intflag) do { \
__asm__ __volatile__(“; MOV %%AX,%%AX
intflag: movw ax, %0″ : : “i” (intflag)); \
} while(0)
通过对Linux的中断处理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Linux内核的实现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用户充分利用这一机制的优势来实现高效的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