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串口驱动移植实践(linux串口驱动移植)

Linux串口驱动移植实践

串口作为通信界的技术词汇之一,在计算机通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inux的串口驱动是Linux系统支持串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Linux下的串口通信,就需要正确的驱动移植。本文以Davinci or OMAP平台作为实验环境,介绍Linux串口驱动移植实践。

首先说明一下Linux串口驱动,它是Linux系统中实现串口通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该驱动可以实现串口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功能,以及RTOS之间的对接。默认为该平台提供的驱动文件可以实现机制和驱动移植。

要实现Linux下的串口驱动移植,首先需要熟悉当前系统的结构,并了解该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信息。一般来说,当前系统包括arm processor + io space + memory space + peripheral space,而且该系统上有一个可以使用的串行接口。

知道了系统结构信息后,就可以开始移植驱动了。在Linux下,串口驱动程序也和其他设备驱动程序一样,是使用内核提供的特定框架(比如platform-driver和serial-driver)进行开发的。因此,移植Linux串口驱动,必须具备在内核框架下的编程能力。除了驱动本身的编程外,还需要与各设备的寄存器接口、GPIO和中断控制器等芯片进行交互,以及动态注册设备到Linux系统中。

在完成串口驱动移植后,应该使用Linux提供的软件来测试串口性能,比如minicom, ti-term等。在使用minicom之前,首先要进行初始化配置,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详细的设置与参数选择,当串口配置完成后,可以进行串口下载测试。

最后,完成一次Linux下的串口驱动移植,需要正确的技术和技能兼容,特别是Linux内核的理解和使用,以及与串口相关的硬件知识。在实际移植过程中,还需要兼顾板级支持包的组件使用,以及详细的时段划分。

总的来说,Linux串口驱动移植实践是一项需要技术大牛操刀的工作,熟练运用平台框架和板级支持包,并兼顾Linux和串口通信及芯片驱动支持,是实现驱动移植的关键。


数据运维技术 » Linux串口驱动移植实践(linux串口驱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