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为什么会执行两次alarm? (linux 执行两次alarm)
在Linux操作系统中,alarm()函数是用来设置一个定时器来唤醒进程的。它的原型如下:
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
这个函数会在指定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后将SIGALRM信号发送给当前进程。当收到这个信号时,进程就会被唤醒(如果它正在阻塞SIGALRM信号)。通常情况下,在调用alarm()函数后进程会被挂起等待一段时间,然后被SIGALRM信号唤醒。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奇怪的问题:alarm()函数会执行两次。这种情况会导致进程在没有等到预定时间到达的情况下就被唤醒,从而破坏了计时器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信号的处理方式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Linux中信号的处理方式。当进程收到一个信号时,它会被挂起,处理信号的函数会被调用。在函数执行完毕后,进程会返回到之前被中断的代码处继续执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信号处理函数执行时间太长,那么这个进程可能会错过下一个alarm()函数的到期时间。
2. SA_RESTART标记
另一个可能导致alarm()函数执行两次的原因是SA_RESTART标记。这个标记可以让进程在收到信号后重新启动被中断的系统调用。这个标记通常用在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系统调用中,例如accept()函数。如果我们在安装SIGALRM信号处理程序时设置了SA_RESTART标记,那么在alarm()函数到期后,进程如果正在阻塞SIGALRM信号的话,它会尝试重新启动之前的系统调用,这可能导致第二次调用alarm()。
3. 信号处理程序的不可重入性
有些信号处理程序是不可重入的,这意味着它们不能被中断和再次执行。如果我们安装了一个不可重入的处理程序来处理SIGALRM信号,那么这个程序如果被中断,进程可能会再次调用alarm()函数。
以上三个原因是导致alarm()函数执行两次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种问题,在编写信号处理程序时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处理函数的简短,避免在函数中进行耗时的操作。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在信号处理程序中使用的库函数,这可以降低程序出错的风险。
alarm()函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但是如果不小心编写信号处理程序,就可能导致它执行两次。因此,在使用它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