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使用Redis实现持久化存储(redis设置持久)
使用Redis实现持久化存储
Redis是一款开源的NoSQL内存数据库,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高稳定性、高可扩展性的特点。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Redis中实现持久化存储是非常必要的。Redis提供了两种方式实现持久化存储:RDB(Redis Database)和AOF(Append Only File)。
RDB是一种快照方式,定时将Redis在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持久化到硬盘上,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是可能会出现少量数据丢失的情况。AOF则是一种追加方式,它记录所有的写操作命令,并通过追加日志的方式将这些命令同步写入到硬盘上,它可以保证数据不会丢失,但是会对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选择何种方式实现Redis持久化存储,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
一、RDB方式实现持久化存储
1.1 保存数据到db.rdb文件
使用RDB方式实现Redis持久化存储的步骤如下:
1.第一步,编辑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在其中加入以下配置:
# 开启RDB方式持久化存储
save 3600 1 # 在1小时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save 7200 10 # 在2小时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save 86400 10000 # 在1天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000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其中save命令的参数分别表示:
1) 秒数:表示在多少秒之后如果数据库至少有1个改动,Redis进行一次自动快照;
2) 改动的次数:表示在多少秒之后如果数据库中的改动次数累计达到一定量,则Redis进行一次自动快照。
2.第二步,启动Redis服务器。
3.第三步,手动执行Redis的SAVE命令,会产生一个db.rdb文件,其中包含了当前Redis内存中所有数据的信息。
save命令的格式如下:
redis> SAVE
4.第四步,将db.rdb文件复制到备份存储设备中,以保证Redis持久化存储的安全性。
1.1.1 Redis配置文件说明
在Redis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配置:
RDB配置:
# 将RDB文件和REDIS数据存放在同一个目录下。
dir ./
dbfilename dump.rdb
# 保存时间。备份模式:默认 900秒保存1次
save 900 1 # 在900秒(15分钟)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save 300 10 # 在300秒(5分钟)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save 60 10000 # 在60秒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000次修改,则保存快照。
如图所示:
1.2 自动备份Redis数据
为了保证Redis持久化存储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在Redis服务器上进行定时备份,实现自动化备份的方式可以利用Shell脚本和Crontab命令。
1.2.1 编写Shell脚本
在Linux系统中,编写Shell脚本非常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在终端执行以下命令,即可创建一个名为backup_redis.sh的Shell脚本文件。
$ vim backup_redis.sh
在Shell脚本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 停止Redis服务器,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2) 然后,将备份目录中的旧备份文件删除,以保证备份数据的新鲜性。
3) 接着,执行Redis的SAVE命令,将当前内存中的数据保存至db.rdb文件中。
4) 将db.rdb文件复制到备份目录中,并重启Redis服务器。备份完成。
Shell脚本的实现如下:
#!/bin/bash
# Redis的密码,如果没有密码则注释掉下面这一行
#passwd=”your_password”
# 源数据文件目录
src_file=/var/lib/redis/dump.rdb
# 备份数据目录
dest_dir=/backup/redis
# 备份数据文件名
dest_file=redis_`date +%Y-%m-%d_%H-%M-%S`.rdb
# 停止Redis服务器
echo “Stopping redis-server … “
#/etc/init.d/redis-server stop
# 删除旧备份文件
echo “Deleting old backups … “
rm -f ${dest_dir}/*
# 保存Redis快照
echo “Saving Redis snapshot … “
redis-cli -p 6379 ${passwd} SAVE
# 复制db.rdb文件
echo “Copying snapshot to backup directory … “
cp $src_file ${dest_dir}/${dest_file}
# 启动Redis服务器
echo “Starting redis-server … “
# /etc/init.d/redis-server start
echo “Backup to ${dest_file} done!”
1.2.2 设置Crontab定时任务
设置Crontab定时任务是Linux系统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定时执行指定任务。为了实现Redis持久化存储的自动化备份,我们需要在Linux系统中进行如下Crontab定时任务的设置:
1) 打开Linux终端。
2) 通过命令crontab -e编辑Crontab。
3) 在编辑界面中加入以下内容,设置Shell脚本每周一至周五午夜1点钟执行一次:
# BACKUP REDIS DATA EVERY NIGHT
00 01 * * 1-5 /bin/bash /home/user/backup_redis.sh > /dev/null 2>&1
设置定时任务后,我们可以用命令crontab -l查看当前Crontab定时任务的执行情况。
以上就是利用RDB方式实现Redis持久化存储,并实现自动备份的方法。
二、AOF方式实现持久化存储
使用AOF方式实现Redis持久化存储的步骤如下:
2.1 编辑配置文件
# 将AOF文件和Redis数据存放在同一个目录下。
dir ./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aof合并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其中,appendonly表示开启AOF方式持久化存储。
2.2 手动同步写入
Redis默认情况下,AOF日志是异步写入磁盘的。这意味着,即使在发生故障时,有时候也可能没有数据被写入到磁盘,并且如果Redis崩溃,您可能会丢失最新的某些数据。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我们可以将Redis配置为在每个命令中立即将AOF日志同步到磁盘上。这种同步写入功能称为”no-appendfsync-on-write”或”always-on”方式。
使用以下配置允许每个命令都被立即写入到磁盘中:
appendfsync always
使用以下配置允许每个fsync设置超时时间,在指定时间内尽可能写入多的数据到磁盘中:
appendfsync everysec
可以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fsync操作,例如一秒钟一次:
always-on和everysec模式的写入和刷盘频率不同。always-on模式意味着每次写入都会执行fsync操作,而everysec模式允许在指定时间间隔内累积多个命令,然后执行单个fsync操作。
关于AOF持久化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