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架构利用高性能运行逻辑(redis运行逻辑)
Redis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存储系统,它使用内存存储数据并支持持久化,同时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Redis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数据库存储大量的键值对时速度瓶颈的问题。本文将从Redis的架构和运行逻辑两方面来探讨Redis是如何实现高性能的。
一、Redis的架构
Redis的架构由单个事件循环机制实现,它包含一个主进程和多个工作进程,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redis architecture](https://i.loli.net/2021/03/18/sgvQE5pZNf8etOI.png)
在Redis中,主进程只负责监听socket连接,不具备真正的业务逻辑。一旦它监听到客户端连接到它的TCP端口上,它会将连接套接字传递给工作进程,然后等待新的连接。工作进程负责数据存储和操作等复杂的业务逻辑,然后将结果返回给主进程,由主进程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Redis的单个事件循环机制使得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非常快。主进程通过epoll机制实现事件驱动,同时使用Watcher和Clients两个事件注册表管理Redis的事件。Watcher事件主要负责用户拓展,当Watcher事件被触发时,它会检查创建的文件描述符是否已准备好,如果准确的话Watcher会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到本地Clients表中,每个工作进程中都存有一个Clients表,用来快速索引客户端的信息。关于事件循环机制的实现,Redis将全局变量notification_pipe的读端套接字加入到所有客户端套接字的读事 件集中,并在每个工作子进程中实例化一个AsyncReadPipe,用于监听notification_pipe文件描述符上的读事件。当某个工作进程完成读写操作后,会将事件返回到notification_pipe描述符上,主进程从notification_pipe描述符中读取消息,并将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Redis采用多个工作进程实现读写分离,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将数据操作分到各个工作进程中处理,以此提高Redis的并发度以及性能。同时Redis还使用了Linux中的共享内存技术,将所有工作进程中的数据结构放在共享内存中,从而共享数据,减少进程间的通信次数,进而提高性能。
二、Redis的运行逻辑
Redis的运行逻辑可以用以下代码概括:
“`python
# 连接Redis数据库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把key/value写入到Redis中
r.set(‘foo’, ‘bar’)
# 从Redis中读取key对应的value
r.get(‘foo’)
当你在程序中调用以上代码时,会先进行网络连接,向Redis发送set命令,将键名为"foo",键值为"bar"存储在Redis中,然后通过get命令获取键名为"foo"的键值并返回。在这整个过程中,Redis的实现原理是在对键值进行操作时获取了主进程 > 工作进程 > 网络接口的三级缓存机制,将数据尽可能的放在缓存中,减少了物理磁盘的IO次数,从而达到高性能的目的。
Redis的高性能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内存存储机制。
Redis采用内存存储机制,数据通过内存读取,而不是从磁盘读取,从而提高了读写速度。
2.数据结构优化。
Redis支持多种数据结构,不论是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还是有序集合,在Redis中都有专门的数据结构实现,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性能。
3.多线程运行。
Redis采用多线程运行方式,将数据操作分配到各个工作进程中,加快处理速度。
4.持久化策略。
Redis支持持久化策略,可以将数据写入磁盘中,从而保证数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Redis的高性能主要得益于它的单个事件循环机制,多线程并发的架构设计,以及内存存储,数据结构优化等优秀的机制。因此,Redis成为了现代分布式系统广泛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