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Redis中跳表的遍历方法(redis跳表如何遍历)
Redis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内存key /value数据库。跳表是Redis中用于储存有序数据的数据结构,由网上查询跳表是一种只在两端以O(logN)时间复杂度插入,删除,取得有序数据的数据结构。在Redis中,跳表主要用于实现有序集合功能,在有序集合钟添加新的元素和删除已存在的元素时,跳表的操作几乎可以实现O(logN)的时间复杂度,在时间复杂度上性能远高于普通的哈希表。那么跳表有哪些特点?该怎么去遍历跳表?
跳表与普通的链表类似,它从头结点和尾结点开始,在头结点和尾结点之间,以比较稳定的层级来连接其他节点,每一层的节点的指向性为一侧连接,也就是每一层的节点只能指向较低层级的节点,利用这种结构,实现查找的时间复杂度达到O(logN),遍历是比较重要的操作,下面介绍一下如何遍历跳表:
(1)从头结点开始,按照向右的方向,依次遍历;
(2)当到达有效结点时,访问这个结点;
(3)然后再次访问该结点,下行搜索它的元素所在的低层级;
(4)当这个低层级搜索完毕,将再次向右移动;
(5)循环这个步骤,直到跳表的末端元素。
以下是基于有序集合实现的跳表遍历的代码:
zsl_list* zsl_getNext(zsl_list* node) {
if (node->level[0].forward == NULL) { return NULL;
}
//如果node节点有下一个节点,从底层开始迭代节点 int i = 0;
while (i level[i].span && node->level[i].forward == NULL) {
i++; }
return node->level[i].forward;}
// 遍历跳表int zsl_traversal(zsl_list *zslHead) {
int nodeLevel; zsl_list *node;
node = zslHead->level->forward; // 获取首元结点
while (node != NULL) { nodeLevel = node->level;
int i;
for (i = nodeLevel-1; i >= 0; --i) { printf("node.value = %d rank = %d, span =%d\n",
node->score, node->rank, node->level[i].span); }
node = node->level[0].forward; }
return 1;}
以上就是Redis中跳表的遍历方法,不同的Redis数据结构,跳表也具有不同的遍历方法。跳表能够有效提高Redis在对对有序集合的存取时的性能,因此在研究性能优化时,跳表也值得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