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RAID5级磁盘阵列新技术实践(oracle raid5)
Oracle数据库RD5级磁盘阵列新技术实践
随着数据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关键。RD技术便应运而生,R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它是一种多磁盘组合起来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技术。目前,RD5级磁盘阵列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企业选择的存储方案,本文将介绍在Oracle数据库环境下,如何架构一套稳定高效的RD5级磁盘阵列,并进行实践分析。
RD5技术实现数据的冗余性和并行性,这只需要通过三块或更多磁盘即可。RD5阵列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块并按顺序分别存储在不同磁盘上,同时在数据块上计算奇偶校验码来实现数据的冗余性和恢复性。这样,在单个磁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RD5阵列可以通过奇偶校验码计算出该磁盘上的丢失数据,使得数据可靠性得到保证。
Oracle 数据库是一种常用的企业级数据库,如何在Oracle 数据库环境中构建一套高效、稳定的RD5级磁盘阵列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在建立RD5磁盘阵列之前,需要购买合适的磁盘。磁盘的性能、速度、容量、接口等性能不同,因此选购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相应的磁盘。在RD 5级磁盘阵列中,至少需要三块硬盘,同时还需要一个RD控制器来管理阵列中的所有硬盘。
下面进行构建步骤的详细讲解:
步骤1:检查RD驱动程序是否被加载
通过检查时代电脑的dmesg或者/var/log/messages 日志可以检查D驱动程序是否被加载和磁盘是否被识别
步骤2:硬盘的分区
将硬盘分为不同的分区,这些分区会用于RD阵列的创建。由于RD控制器受到硬件限制,因此不同型号、不同容量的硬盘不能组成RD阵列。在本案例中,我们选用了容量相同、型号相同、转速相同的三块硬盘。
步骤3:创建RD5阵列
在Linux中,建立RD5阵列需要使用“mdadm”工具,该工具是Linux内核的RD管理器,可以自动监测磁盘的状态,并自动重建阵列。下面是创建RD阵列的命令:
$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d-devices=3 /dev/sda1 /dev/sdb1 /dev/sdc1
/dev/md0:表示RD阵列的设备文件名;
–level=5:表示创建RD5阵列;
–rd-devices=3:表示使用3块磁盘创建RD5阵列;
/dev/sda1 /dev/sdb1 /dev/sdc1:表示三块物理磁盘的分区的设备文件名。
步骤4:格式化RD5阵列
格式化阵列之前需要先安装xfsprogs包,然后执行以下命令:
$ apt-get install xfsprogs
$ mkfs.xfs /dev/md0
步骤5:挂载RD5阵列
挂载RD阵列需要先在文件系统中指定一个目录作为挂载点。在本案例中,我们指定了“/rd5”作为挂载点。执行以下命令即可完成RD5阵列的挂载:
$ mkdir /rd5
$ mount /dev/md0 /rd5
RD5阵列的创建和挂载完成后,整个RD阵列就像是一个物理磁盘一样被系统识别。因此,在Oracle数据库中,仅需要将数据存储到“/rd5” 目录下即可,无需对RD5阵列做任何特殊设置。
总结:
RD5阵列可以提供较高的数据恢复能力,极大地提升数据存储方案的可靠性。通过本文所述的步骤,可以在Oracle数据库中构建一套高效、稳定的RD5级磁盘阵列。同时,还需要注意选购硬盘时“同种硬盘同档次、同货号”的选择法则,以及RD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等因素。RD技术是数据存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相信在未来,这项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