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dis的集合底层技术研究(redis集合底层实现)
Redis是一款具有高性能、可伸缩性强的开源内存数据库。它可以存储一系列的string、hash、list、set、zset(sorted set)等类型的数据,从而提供丰富的数据保存方案,可以满足开发者在不同场景使用时的需求。而本文就要就集合这类型的数据进行讨论,并着重分析其底层的原理及技术细节。
首先来回顾一下,通过Redis协议custom command\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可以向Redis中添加一个集合,并将member1以及[member2]添加到该集合中。那么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操作呢?其实原理很简单,Redis会将集合中的元素以及它们的偏移量存储在一个14字节的对象中,这个对象叫做ziplist,而ziplist又被存储在一个链表中,称之为ziplist array。因此,通过调用该命令,Redis只需要做3件事:存储到ziplist array中;将ziplist array的指针存储到RDB object中,以便将来的访问;更新Redis中的key-value结构,让Redis知道该key将会访问到这个RDB object。
而在访问Redis来获取集合数据时,Redis会先从ziplist array中取出ziplist,这个ziplist又包含着集合中的元素以及他们的偏移量,Redis拿到这些偏移量之后,会再去RDB object中拿取array中的成员,最后组装成一个新的集合呈现给用户。
另外,Redis在处理集合中的元素时也加入了一些优化,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没有超过64个,Redis会把它存储在intset中并将开销降低到非常小的程度。此外,对于一些比较数值大的元素,Redis也会把它们转换为它能够处理的数据类型,以提高性能。
以上就是Redis中集合底层技术的简要介绍,其实Redis做了许多优化,能够支持高性能的集合操作,值得广泛研究和实践,有兴趣的同学建议可以直接下载Redis的源码看看,里边有大量的实现细节供大家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