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Redis集群算法Long探索(redis集群算法long)

随着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存储系统也越来越流行,Redis也属于其中一种分布式缓存机制。Redis集群算法Long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是Redis实现分布式缓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Redis 集群算法 Long 使用 一致性哈希 算法来实现对 Redis 集群的节点分片,通过把哈希空间分成不同范围,将存储的 key/value 数据分配到不同的节点,实现分布式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Long 算法的原理很简单,首先将哈希空间分成若干段,比如N段,每段对应一个范围,再将每段哈希空间映射到服务器节点,比如将第1段哈希空间映射到节点N1,第2段哈希空间映射到节点N2……以此类推,这样key/value数据就可以按照节点映射分布在各个服务器节点上。

Long 算法的优势是简单有效,且易于扩展。当系统扩展时,只需增大哈希空间,每段哈希空间的范围会动态的变大,而对应的节点映射规则将会随之改变,不需要重新配置哈希范围,只需调整一些参数即可实现灵活扩展。

其次 Long 算法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均衡分布,节点如果出现故障,只需要重新分片,就可以将数据重新分布,从而实现容错、高可用的目的,而且不会对正常的服务有太多影响。

# 算法实现
# 数据节点
data_nodes = {
'node1': "127.0.0.1:7000",
'node2': "127.0.0.1:7001",
'node3': "127.0.0.1:7002",
'node4': "127.0.0.1:7003"
}

# 哈希空间
hash_space = 1024

# 确定每个桶的大小
per_bucket_size = hash_space / len(data_nodes)

# 散列函数
def shard(key):
h = hash(key)
bucket = h // per_bucket_size

n = 0
for node,v in data_nodes.items():
if n == bucket:
return node
n += 1

# 根据 key, 定位到 data_nodes 中的节点
print "user1 =>", shard("user1")
print "user2 =>", shard("user2")
print "user3 =>", shard("user3")

以上代码就是一个简单的 Redis 集群实现的例子,可以看出 Long 算法的简单有效,浅显易懂,而且实现也很简单。尽管 Long 的算法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不能实现实时性,但是对于 Redis 集群它仍焘给予重要地位,一直是 Redis 分布式缓存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据运维技术 » 深入浅出Redis集群算法Long探索(redis集群算法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