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事务执行的顺序解析(oracle事务执行顺序)

Oracle事务执行的顺序解析

在Oracle数据库中,事务是一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库操作,这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提交,要么全部回滚。在并发环境下,事务的正确执行需要遵循ACID原则。本文将介绍Oracle事务执行的顺序和ACID原则。

Oracle事务执行的顺序:

1. 逻辑读取:首先执行的是逻辑读取,即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如果内存中没有相应的数据,将从磁盘中读取。这个过程被称为“缓存命中”。

2. 逻辑处理:接下来进行逻辑处理,例如数据修改等。

3. 暂存更改:随后将更改操作暂存在回滚区中,以便在需要回滚时使用。

4. 写入回滚区:将更改操作写入回滚区中。

5. 提交事务:当事务完成后,将执行提交事务的操作。

6. 写入磁盘:将更改操作写入磁盘。

ACID原则:

ACID是指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是数据库事务必须遵循的准则。ACID原则的解释如下:

1. 原子性:指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回滚。如果事务出现错误,即出现异常,那么将回滚到事务执行前的状态。

2. 一致性:指事务结束后,数据库的状态应该符合预期。换言之,事务开始前和结束后,数据库中的数据应保持一致。

3. 隔离性:指事务之间是互相隔离的,即一个事务不应该在另一个事务还未提交之前查看其修改的数据。

4. 持久性:指事务提交后,修改的数据应该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出现崩溃的情况,修改的数据也不能丢失。

在以上几个原则中,隔离性最为重要。在Oracle数据库中,共有四种隔离级别: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不同隔离级别对于事务的安全性和性能影响是不同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隔离级别。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使用事务的代码示例,该代码将实现向员工表中插入一条记录,并同时插入一条记录到日志表中。如果其中任意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将回滚。

DECLARE
deptno NUMBER(2) := 10;
empno NUMBER(4) := 9999;
ename VARCHAR2(10) := 'Test';
job VARCHAR2(9) := 'Programmer';
BEGIN
SAVEPOINT start_tran;
INSERT INTO emp (empno, ename, job, deptno)
VALUES (empno, ename, job, deptno);
INSERT INTO audit_log (date_time, user_id, operation)
VALUES (SYSDATE, USER, 'Insert into emp');
COMMIT;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ROLLBACK TO start_tran;
RSE;
END;
/

在代码中,SAVEPOINT用于标识事务的起始点,ROLLBACK TO将事务回滚到指定的SAVEPOINT,RSE用于将异常抛出。这样,即使发生异常,也能保证不会有脏数据留在数据库中。

总结:

本文介绍了Oracle数据库事务执行的顺序和ACID原则。事务的正确执行需要遵循以上几个步骤和准则,可以通过使用SAVEPOINT和ROLLBACK TO实现事务的回滚。在实际应用开发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运维技术 » Oracle事务执行的顺序解析(oracle事务执行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