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Oracle写Redo日志实现数据库操作安全保障(oracle写redo)
日志Oracle写Redo日志:实现数据库操作安全保障
在现今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性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日志的记录与分析也成为了数据安全的关键。作为一种可靠的记录方式,Redo日志被广泛应用于Oracle数据库系统中。本文将从Redo日志的概念定义、应用场景、应用实践以及使用代码模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Redo日志的概念定义
Redo日志是Oracle数据库系统用于记录数据库发生的所有修改操作的一种方式,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所谓“完整性”,指的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都符合事务的ACID原则。其中,ACID原则即指:
A(原子性):事务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单元,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回滚。
C(一致性):事务执行后,数据库应该处于一致性状态,即事务前后数据的逻辑关系应该不变。
I(隔离性):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应该是相互隔离的。
D(持久性):事务完成后,其所做的更改应该是持久的。
Redo日志就是保障这些ACID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案。它记录了数据库所有的修改操作,而不仅仅是数据修改本身,包括数据的增删改—— Insert/Update/Delete 等操作,以及数据库的概念修改——如Create/Alter/Drop等操作,甚至还包括对表空间、用户和数据库其它对象的修改。
2、Redo日志的应用场景
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Redo日志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机制。它除了保障事务的ACID属性外,还有以下几个应用场景。
2.1 恢复机制
如果数据库发生了异常宕机或崩溃等情况,Redo日志记录的修改操作将帮助数据库进行恢复,使其再次回到最近一次提交成功的状态。此外,由于Oracle数据库支持归档,所以Redo日志可以将归档日志用于数据库恢复。
2.2 数据库备份
借助Redo日志,可以将数据同步到备库进行数据备份,在主库或备库发生异常崩溃时,还可以通过备库来恢复数据。
2.3 手动恢复
Redo日志也可以作为手动恢复的基础,管理员可以通过手动回放Redo日志,恢复数据库到指定的时间点。
3、Redo日志的应用实践
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库修改操作的效率,Oracle根据工作情况,使用了两种操作方式:缓存写(CR)和日志写(CW)。其中,只有CW操作产生Redo日志。
CR操作是指,Oracle在进行数据的修改时,首先将修改操作存入缓存中,在缓存区满或调度器要求刷新数据时,将缓冲区内的修改操作进行批量写入到日志文件中。由于CR操作仅在内存中进行,因此需要使用日志写操作来保障数据的持久性。
CW操作是指,Oracle在进行数据的修改时,将修改操作直接写入到日志文件中。这种写入方式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Redo日志都有记录。
4、使用代码模拟
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代码模拟出Redo日志的记录。
4.1 建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age INTEGER
);
4.2 修改数据
UPDATE student SET name=’Tom’ WHERE id=1;
4.3 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id=2;
4.4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student (id, name, age) VALUES (3, ‘Alice’, 22);
通过以上几个操作,便可以产生Redo日志,并保证数据库系统的ACID属性。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设置日志缓存大小、日志闪回区大小等参数,来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性。
作为Oracle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机制,Redo日志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库操作的安全保障,同时也为数据库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提供了基础保障。对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员来说,对Redo日志的深入了解与实践,将有助于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