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用数据锁还是Redis锁(用数据锁还是redis锁)
随着Web应用的发展,更多的场景需要采用锁来保证多线程操作的原子性,以避免出现同步问题。当面临多线程同步及资源控制功能时,一般都会使用到锁,从而防止常见的“脏数据”和“脏读”等问题。在实际项目中可以选择数据锁或Redis锁来实现锁的功能。面对两种选择,究竟使用数据锁还是Redis锁,以及这两者具体有哪些区别与优劣呢?
数据库锁和Redis锁是许多程序设计人员在分布式系统中用来实现多线程同步的最常用的两种锁。
数据库锁是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锁实现,通过在表或行上使用诸如“事务锁”、“表锁”、“行锁”等资源来实现资源排它性控制。它具有较强的原子性,用户仅能在获取锁后才能访问被锁定的资源。
相比而言,Redis锁则是基于Reids缓存的分布式锁实现,它使用setnx及计时函数实现,从而保证redis锁的可靠性。
从使用对象上来看,数据库锁只能用于关系型数据库,而Redis锁则可以用于所有Reids缓存。
Deployment上,数据库锁依赖于数据库服务,当服务重启时可能发生锁失效。Redis锁则没有这个问题,可以永久保存,可以方便用来恢复中断或重启的服务。
从性能上来看,Redis锁由于完全基于内存,通过将复杂的数据结构存储在单个key中,使得key/value访问速度更快,运行性能也更优。而数据库锁由于要从IO外部获取资源,性能受到数据库性能的影响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如果你的项目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并且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不太高,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数据库锁。另一方面,如果需要更底层和可靠的资源控制,就应该采用Redis锁,Reids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具有优良的性能。
具体而言,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采用以下代码来实现:
//数据库锁
//获取资源sqlCmd.open(sqlStr, function(err, result) {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if (result.length == 0) { //如果没有记录,则添加记录,表示获取资源
sqlStr = "insert into locks (name) value('lock-name')"; sqlCmd.open(sqlStr, function(err, result) {
if (!err) { // 成功获取锁
} else { // 获取锁失败
} });
}});
// 释放资源sqlStr = "delete from locks where name='lock-name'";
sqlCmd.open(sqlStr, function(err, result) { if (!err) {
// 释放锁成功 } else {
// 释放锁失败 }
});
//Redis锁// 获取锁
try { redisClient.setnx('lock-name', Time.now(), 5000, function (err, result) {
if (result == 1) { // 成功获取锁
} else { // 获取锁失败
} });
} catch (e) { // 异常处理
}
//释放锁redisClient.del('lock-name', function(err, result) {
if (result == 1) { // 释放锁成功
} else { // 释放锁失败
}});
数据库锁和Redis锁都可以用来实现多线程同步,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