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Linux 的角度看物理内存布局(linux 物理内存布局)
Linux是构建在机器正常的物理内存布局之上的,在布置应用程序之前,必须认知这种布局。
物理内存布局是按照以下四种形式结构化的:
1. 主内存――由中央处理器使用的64KB至4KB高速RAM组成。这是90%以上程序执行所必需的区域,可仅保存程序及几个数据段。
2. 接口内存――这里存放着外部设备(如磁盘驱动器)的接口(例如运行磁盘的驱动程序),以便它们可以与主机的内存通信;
3. 共享内存――类似于接口内存,它提供了用于程序之间或者设备之间的共享资源的专用区域,比如缓冲区;
4.高速缓存――被称为高速缓存,是一种2到4MB的存储介质,用于读取速度慢的设备,如硬盘,提高内存访问速度。
Linux 操作系统还支持虚拟内存布局,它用于将程序映射到特定的内存块上。它的目的是扩展 RAM的可用空间,并且使进程可以在程序中运行,而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尽管它能够提高性能,但从虚拟内存布局到物理内存布局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会影响程序性能。
此外,Linux还涉及其他指令,比如段寄存器,用于维护多个进程和内存管理。段寄存器用于指示跨越各种内存区域,从而确保每个进程可以访问它们自己所需的资源。
总之,Linux内存布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当前程序的性能以及多进程的稳定性。物理内存布局被虚拟内存所扩展,而由于低级记忆理论,段寄存器可以维护当前运行的进程所需的所有资源。由此可见,Linux内存布局有助于提高性能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