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如何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 (c 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串口通信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据通信方式。在许多物联网系统中,需要通过串口读取传感器等设备的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串口通信技术。

1.串口通信基础知识

在讲述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些串口通信的基础知识。

串口通信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一般使用USART模块实现。串口通信涉及到的一些术语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其中,波特率指的是串口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bps(比特每秒)来表示。数据位指的是每个字节的数据长度,通常是8位。停止位指的是每个数据字节后的停止位数,通常是1位。奇偶校验位用来校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通常有偶校验和奇校验两种方式。

2.串口数据库的结构

串口数据库是用来存储串口通信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理解成一个队列。当数据从串口收到后,就会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存储在串口数据库中。串口数据库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队列的首尾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3.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使用C语言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打开串口:使用C语言中的open()函数来打开串口,指定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参数,并返回一个代表串口的文件描述符。

(2)设置串口属性:使用C语言中的tcgetattr()和tcsetattr()函数来设置串口的属性,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

(3)创建串口数据库:使用C语言中的数组或链表等数据结构来创建串口数据库,其中包括两个指针head和tl,分别指向队列的首尾位置。

(4)读取串口数据并存储到串口数据库中:使用C语言中的read()函数来读取串口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储到串口数据库中,同时更新tl指针的位置。

(5)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使用C语言中的while循环来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更新head指针的位置。

(6)关闭串口:使用C语言中的close()函数来关闭串口。

下面我们将对以上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1)打开串口

在使用C语言读取串口数据之前,需要先打开串口。可以使用C语言中的open()函数来打开串口,并指定串口的设备节点、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open()函数的定义如下:

int open(const char *pathname, int flags);

其中pathname指的是串口设备节点路径,flags指的是串口打开的方式。我们可以使用O_RDWR方式以读写方式打开串口,例如:

int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其中fd表示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2)设置串口属性

打开串口之后,需要设置一些串口属性,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可以使用C语言中的tcgetattr()和tcsetattr()函数来获取和设置串口属性。tcgetattr()函数的定义如下:

int tcgetattr(int fd, struct termios *termios_p);

其中fd表示串口的文件描述符,termios_p指向一个termios结构体,用来存储串口属性。tcsetattr()函数的定义如下:

int tcsetattr(int fd, int optional_actions, const struct termios *termios_p);

其中optional_actions表示对串口属性的设置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BANDARDD:表示立即生效。

TCSADRN:表示等待所有数据写入串口后再生效。

TCSAFLUSH:表示等待所有数据写入串口并且所有数据被串口接收后再生效。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设置串口属性:

struct termios tty;

tcgetattr(fd, &tty);

cfsetospeed(&tty, B9600);//设置波特率

tty.c_cflag &= ~PARENB; //无奇偶校验

tty.c_cflag &= ~CSTOPB; //1位停止位

tty.c_cflag &= ~CSIZE; //8位数据位

tty.c_cflag |= CS8;

tty.c_lflag &= ~(ICANON | ECHO | ECHOE | ISIG); //禁用回显和规范输入

tty.c_cc[VMIN] = 1; //至少读取1字节

tty.c_cc[VTIME] = 0; //读取超时时间

tcsetattr(fd, TCSANOW, &tty); //立即生效

(3)创建串口数据库

创建串口数据库可以使用C语言中的数组或链表等数据结构来实现。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数组来创建串口数据库,并使用两个指针head和tl来更新队列的首尾位置。链表等其他数据结构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

int buffer_len = 1024; //设定串口数据库长度

unsigned char buffer[buffer_len]; //分配串口数据库

int head = 0, tl = 0; //初始化队列位置

(4)读取串口数据并存储到串口数据库中

使用C语言中的read()函数来读取串口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储到串口数据库中。read()函数的定义如下: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其中fd表示串口的文件描述符,buf表示存放读取数据的缓冲区,count表示读取数据的字节数。

while (1)

{

ssize_t n = read(fd, buffer + tl, buffer_len – tl);

if (n > 0) tl += n;

}

使用while循环来不断读取串口数据,如果返回的字节数(n)大于0,就将数据存储到串口数据库的末尾(tl指针指向的位置),并更新tl指针的位置。

(5)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使用while循环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更新head指针的位置。具体实现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unsigned char data[1024]; //定义读取数据的缓冲区

while (head

{

int len = tl – head; //计算剩余数据长度

if (len > sizeof(data)) len = sizeof(data); //缓冲区溢出处理

memcpy(data, buffer + head, len); //读取数据到缓冲区

head += len; //更新head指针的位置

//进行处理和分析

}

使用while循环来不断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每次读取的数据长度为tl指针与head指针之间的长度(tl – head)。为了防止缓冲区溢出,还需要在读取数据之前进行判断,如果要读取的数据长度大于缓冲区的容量,则将数据长度设置为缓冲区的容量。读取数据之后,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复制到读取数据的缓冲区data中,并更新head指针的位置。接着,可以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6)关闭串口

使用C语言中的close()函数来关闭串口。

close(fd);

4.

本文介绍了使用C语言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打开串口、设置串口属性、创建串口数据库、读取串口数据并存储到串口数据库中、从串口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关闭串口等步骤。通过学习和应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并在物联网系统中更好地应用串口通信技术。


数据运维技术 » C语言如何实现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 (c 连续读取串口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