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日志记录:数据库保障的核心——force_logging (数据库的force_logging)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日志记录是保障数据完整性、可恢复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记录关键的事务信息,特别是变更操作,可以在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帮助管理员进行数据恢复,避免数据库出现不可预测的错误。而强制日志记录(force_logging)则是一项数据库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保证数据库系统执行变更操作时必须记录日志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什么是强制日志记录?
强制日志记录是一种数据库配置设置,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强制日志记录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数据库执行的变更操作一定会被记录在系统日志中,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不例外。在启用了强制日志记录功能的系统中,数据库会禁止一些不安全的操作,如禁止直接修改数据文件、禁止使用 noarchivelog 模式,保证所有的操作都能够被安全记录,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为什么需要强制日志记录?
在管理数据库时,如果没有强制日志记录功能,就会出现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问题,导致数据库系统出现意外的错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例如,如果在事务处理中遇到硬件崩溃,若有些修改还未写入日志,那么这些修改是无法恢复的。有了强制日志记录功能,就可以保证所有事务的日志信息都被记录下来,避免了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强制日志记录和日志模式
强制日志记录和日志模式紧密相关,日志模式是控制数据库记录数据更改记录的参数。Oracle数据库中,日志模式可分为ARCHIVEDLOG和NOARCHIVEDLOG两种类型。在ARCHIVEDLOG日志模式下,所有的事务日志都会被写入归档日志中,即使发生了崩溃,操作记录也不会丢失,可以通过归档日志恢复数据。而在 NOARCHIVEDLOG 日志模式下,所有的日志记录会写入在线重做日志中,但不会被归档,一旦出现故障,其中的操作记录就会有一定概率丢失。因此,在强制日志记录功能开启的 Oracle 数据库中,日志模式必须设置为 ARCHIVEDLOG。
强制日志记录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强制日志记录会对数据库的写入操作产生一定的负载,通过不断写入实时日志记录的方式,保证了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同时,这种功能也会对数据库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制日志记录需要在每一个事务提交时都写入实时日志记录,多个写入操作必然会增加数据库的IO读写操作、磁盘空间占用以及写操作的时间消耗。
在大型企业或复杂应用的数据库系统中,如果需要开启强制日志记录功能,那么管理员需要在评估风险和性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权衡和取舍。在性能和可靠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和可靠。
强制日志记录是数据库系统保障数据安全、完整和可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启用强制日志记录功能可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问题,确保所有的操作都能够被安全记录。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并在正式开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性能优化的权衡。强制日志记录是数据库保障的核心之一,管理员应该在管理数据库时认真对待该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