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扩展存储——多块盘子挂载方法简介 (一个服务器能挂载多块盘子)

在服务器运维中,不断的追求服务器性能优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服务器资源不是无限的,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高性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其中,我们可以通过扩展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来提高存储性能,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块盘子扩展服务器存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

一、多块盘子的连接方式

需要确定一个基本的事实——多块盘子的连接方式。通常情况下,服务器主板上会有多个SATA接口和RD卡接口,这两类接口都可以用来连接多块盘子,从而扩展服务器的存储空间。

1. SATA接口

SATA接口是串口ATA接口的缩写,是一种用来连接硬盘、光驱和磁盘芯片的接口。SATA接口的优点在于:数据传输速度较快,通信协议简单易懂,且易于安装。通过SATA接口连接硬盘,即可扩展服务器的存储。

2. RD卡接口

RD卡接口则是一种专门用于RD阵列的接口,通常使用PCI-Express总线接口进行连接。RD卡在使用多块盘子时,可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数据读写速度的提高等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存储扩展领域。

二、多块盘子的挂载方式

通过连接好多块盘子后,需要对它们进行挂载,才能实现存储扩展。在Linux系统中,有多种挂载方式可供选择。

1. 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

mount命令是Linux系统中用于对文件系统挂载的命令之一。在使用mount命令对多块盘子进行挂载时,需要先创建一个挂载点(mount point),然后再将盘子挂载到此点上。

例如,在创建挂载点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dev/sdc盘子挂载到/mnt目录下:

mount /dev/sdc /mnt

2. 使用fstab进行自动挂载

fstab是Linux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配置文件,用于定义系统中各种文件系统的挂载信息。在通过fstab进行自动挂载时,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设置盘子的挂载信息,使得系统重启后自动挂载。

例如,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添加一行如下的内容,表示将/dev/sdc盘子挂载到/mnt目录下,并设置为开机自动挂载:

/dev/sdc /mnt ext4 defaults 1 2

以上配置文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如下所示:

– /dev/sdc:表示要挂载的盘子;

– /mnt:表示将盘子挂载到的目标目录;

– ext4:表示盘子的类型,本例中为ext4格式;

– defaults:表示使用盘子默认的挂载选项;

– 1:表示开机过程中将这个文件系统检验一次;

– 2:表示在其他非根分区完成检验之后才检验这个文件系统。

三、多块盘子的RD阵列方式

在使用多块盘子进行存储扩展时,还可以考虑使用RD阵列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存储吞吐量的提高。

1. RD 0

RD 0是一种数据分割方式,它将多块磁盘分成几个部分,并将数据分散保存到不同的部分,以达到对数据读写速度的提高。RD 0可以利用多块盘子的I/O能力达到读取速度的更大化,但是由于其中一块盘子出现问题时会导致数据完全丢失,因此RD 0不具有数据冗余功能。

2. RD 1

RD 1是一种数据镜像方式,它将数据完全复制到多块盘子之中,以达到数据冗余的目的。RD 1一般用于重要数据的存储,但是由于数据的存储复制会影响存储性能,因此RD 1无法提高读取性能。

3. RD 5

RD 5是一种奇偶校验方式,它将多块盘子分成很多数据和一个奇偶校验块,实现了数据和奇偶校验块的交错存储,从而进行数据校验和恢复。RD 5在存储性能上较RD 1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存储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因此也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

服务器存储扩展是一项性能优化的重要手段,多块盘子的挂载方法和RD阵列方式都可以实现存储空间的扩展。综合考虑数据读取速度、数据冗余备份和存储吞吐量等因素,可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数据运维技术 » 服务器扩展存储——多块盘子挂载方法简介 (一个服务器能挂载多块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