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缓存开启持久存储历程(redis缓存能存多大)

Redis缓存:开启持久存储历程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缓存已经成为了优化系统性能的标配,其中Redis缓存更是备受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Redis缓存的数据持久化机制却备受争议。本文将通过历程回顾和代码示例,探讨Redis缓存的数据持久化机制。

Redis的数据持久化机制可以分为RDB和AOF两种模式,RDB模式将Redis服务器的内存数据定期写入磁盘中进行保存,而AOF模式则是将Redis服务器接收到的所有写操作都记录下来,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下面我们分别通过代码示例来演示这两种模式。

1. RDB模式

(1)配置

在Redis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save 900 1 # 在900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则保存快照
save 300 10 # 在300秒内,如果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则保存快照
save 60 10000 # 在60秒内,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则保存快照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可以让Redis每隔一段时间自动进行一次数据快照的保存。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调用命令进行数据快照的保存:

SAVE # 阻塞Redis服务器,直到所有数据都被保存到磁盘
BGSAVE # 将快照保存到后台进程进行处理

当然,在生产环境中,我们通常会选择将快照保存到其他独立的服务器或云存储上,以避免数据的丢失。

(2)演示

我们编写如下Python脚本来演示RDB模式的数据持久化过程:

“`python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 创建Redis客户端

client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 添加测试数据

client.set(‘test_key’, ‘test_value’)

# 开始测试

for i in range(10):

print(f'[INFO] 测试第{i+1}次’)

print(f'[INFO] 现有数据:{client.get(“test_key”)}’)

time.sleep(5)


脚本每隔5秒钟输出一次Redis中的test_key的值。我们可以通过在另一个终端执行BGSAVE命令,来手动进行数据快照的保存。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输出:

[INFO] 测试第1次

[INFO] 现有数据:b’test_value’

[INFO] 测试第2次

[INFO] 现有数据:b’test_value’

[INFO] 测试第3次

[INFO] 现有数据:b’test_value’


在第三次输出的时候,我们执行了BGSAVE命令,此时Redis服务器进行了数据快照的保存,并输出了如下的日志:

[10478] 25 Sep 17:52:17.469 *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by pid 10489

[10489] 25 Sep 17:52:17.470 * DB saved on disk

[10489] 25 Sep 17:52:17.470 * RDB: 0 MB of memory used by copy-on-write

[10478] 25 Sep 17:52:17.569 * Background saving terminated with success


可以看到,数据成功地被保存到了磁盘上,以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

2. AOF模式

(1)配置

在Redis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appendonly yes # 打开AOF模式

appendfsync always # 每次写操作都要强制写入磁盘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可以开启Redis的AOF模式,并设置每次写操作都强制写入磁盘。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配置appendfsync参数来对写入磁盘的策略进行调整,其可选值如下:

- always:每次写操作都要求立即写入磁盘,性能较差。
- everysec(默认值):每秒钟执行一次磁盘写入操作,性能和数据安全性较好的平衡。
- no:操作系统将决定何时刷入磁盘。

(2)演示

我们编写如下Python脚本来演示AOF模式的数据持久化过程:

```python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 创建Redis客户端
client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 添加测试数据
client.set('test_key', 'test_value')
# 开始测试
for i in range(10):
print(f'[INFO] 测试第{i+1}次')
print(f'[INFO] 现有数据:{client.get("test_key")}')
client.set('test_key', f'test_value_{i+1}')
time.sleep(2)

脚本每隔2秒钟对test_key进行一次更新操作,并输出其值。我们可以通过查看AOF文件的内容来验证数据的持久性。在终端中执行如下命令:

cat /var/lib/redis/appendonly.aof

可以看到类似如下的内容:

*2
$3
SET
$8
test_key
$11
test_value
*2
$3
SET
$8
test_key
$12
test_value_1
*2
$3
SET
$8
test_key
$12
test_value_2
...

这些记录可以保证我们在Redis服务器发生异常、崩溃、或者宕机时,数据也能被恢复。

结语

Redis缓存的数据持久化机制,是保证数据不受单点故障影响的重要一环,通过RDB和AOF的两种方式,来达到不同场景下的数据持久化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设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和数据安全的双重要求。


数据运维技术 » Redis缓存开启持久存储历程(redis缓存能存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