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存储机制及原理(redis存储原理)

Redis是一种开源的,内存驱动的存储工具,通常被用于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应用缓存。虽然可以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但通常与 NoSQL 数据库 – 如 Cassandra、MongoDB、Neo4j 等等 – 相比较,被称为传统的缓存数据库。总的来说,Redis 用来存储 key-value 对的非关系型缓存数据库,这条 key-value 对的特性,简化了存取操作,比如数据的存取、删除、修改等等操作。

Redis 通常使用内存作为存储介质,并且使用AOF和RDB来持久化存储,有效保护存储内容。AOF根据所有对数据库中文件做出的修改,记录所有指令,将新的指令定期先写入缓存再写入瞬时快照文件中。RDB则可以定期将文件的快照以二进制形式输出,存储到硬盘中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由于 Redis 用到的是紧凑型的、高性能的数据结构,因此比起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读取数据非常快速。它也可以支持一个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大多数数据结构,比如:列表、字符串、字典、散列等等,并且数据在内存中管理,当内存满后,也可以进行数据存储和清理,而不会影响处理请求速度。

Redis 还支持一系列名称空间的设置,可以更好的满足一些并发的处理需求。比如一个服务的一个数据模型,在volatile服务中,可以和其他服务无缝地共享,而且不会互相影响。例如:

redis_n spacename
{
set "CounterA",10
set "CounterB",20
set "CounterC",30
}

redis_n "another"
{
set "CounterA",50
set "CounterB",60
set "CounterC",70
}

当以上两个服务的数据元素产生了冲突时,可以利用 Redis 的名称空间特性来保证执行不受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处理并发请求。

Redis 虽然有众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最主要的一点是它利用内存作为存储介质,存储容量有限,使用一定的空间换取速度,所以有时候不适合存储太大的数据量。另外,Redis 的无序性导致在多核 CPU 环境下,如果使用 Redis 实现了一些计数器、调度器等示例,则存在紊乱的可能性,从而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Redis 是个好的存储方案,其特定的设计吻合了一些内存操作应用场景,能够快速方便地处理一部分数据,以此来满足应用程序对时间要求非常高的需求。


数据运维技术 » Redis: 存储机制及原理(redis存储原理)